时间:2022/9/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张哲(左)与农户在田间地头看农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哲很忙。

“现在距离脱贫攻坚倒计时只剩多天,西吉县各级干部分秒必争。从年初疫情防控工作开始,我们所有干部已经开启‘5+2’‘白加黑’工作模式,真正做到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他告诉记者。

西吉县是宁夏唯一未摘帽贫困县。截至年底,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尚未脱贫。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挑战,使得西吉脱贫攻坚任务更艰巨。在张哲看来,此时能不能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迎难而上、攻城拔寨,攻下最后堡垒,关乎最终决战胜利。

张哲今年35岁,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综合保障部副部长。年,他到西吉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立足西吉这方红色热土,将长征精神与“永不放弃”大飞机精神有机结合,彰显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奋斗底色。

年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年,习近平考察宁夏时指出,“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只有翻越了这座山,扶贫开发的万里长征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如今,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刻,张哲正与西吉县所有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尽锐出战,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

奔赴“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西海固苦瘠甲天下。”这是包括西吉县在内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给人们留下的历史记忆。西海固,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彭阳县、隆德县,吴忠市盐池县、同心县,中卫市海原县等8个国家级贫困县统称。这个听名字就令人感觉苍茫、炽烈又坚硬的地方,自年起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这里是中国扶贫历史起点。

自年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简称“三西”地区)开始扶贫开发后,国家层面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行动逐渐启动。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西吉县,则是西海固地区最贫瘠县区之一。

“西吉是民族老区、革命老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黄土丘陵地带,降雨量贫乏,极度缺水,土地贫瘠,加上贫困人口基数大,所以贫困程度很深。”张哲向记者介绍。年建档立卡时,全县共有贫困村个,占宁夏贫困村总数五分之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万人,占固原全市近40%。“可以说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张哲说,“只要西吉脱贫,固原就脱贫;固原脱贫,宁夏就脱贫”。

年,中国商飞公司开始对西吉县进行定点扶贫,跨越公里从上海到西吉,为地处一隅的贫困山区送来关怀与温暖。8年来,中国商飞公司党委领导多次到西吉县调研推进工作,并选派扶贫挂职干部。

年7月,张哲赴西吉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他一直希望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历史工程,贡献一份力量”,初次踏上西吉热土,第一印象是“比自己想象中好多了”。

“之前从资料看,觉得这个地方全是荒凉黄土,千山万壑,但是当飞机降落时,从飞机上往下看,能看到一些让人欣喜的绿色。西吉通过多年努力,封山禁牧、植树造林、复垦复绿,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恢复,包括水、路等基础设施和生态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曾经充满焦渴与挣扎的黄土地,因为这些新绿而展现出希望,也坚定了张哲扶贫信心。

老百姓们“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现在进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阶段。“通过历年探索和积累,我们在西吉县设立西坪村、火家沟村等大飞机示范村,提炼开发式扶贫加保障式扶贫总体定点扶贫思路,形成以资金保障为基础、产业链带动为目标的扶贫格局,”张哲说,“面对脱贫攻坚最后堡垒,我们铆足干劲、韧劲、狠劲,拿出过硬举措,全力以赴助力西吉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艾草变为大产业

6月西吉,昔日荒山已被一片片艾草所覆盖,空气里弥漫着独特药香,村民们热火朝天收割艾草。这一株株小小的艾草,将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变为艾贴、艾枕、艾条、沐浴包、足浴包等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将小艾草变为大产业,是张哲来到西吉县开展的第一项扶贫措施。

“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根本之策,”张哲说,“要精心谋划产业发展蓝图,不断增强当地老百姓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经过调研,张哲发现,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县上有一家艾草产品龙头企业,近年来销量可观,中国商飞公司也援建相应的艾草加工车间,但由于缺乏大规模原材料种植地,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外面引进。是否可以在县里打造艾草基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艾草产业?他多次邀请宁夏农科院、福建农科院等专家反复论证,成功将艾草产业纳入西吉县产业发展规划。

然而,新兴产业推进受到质疑。

西吉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张哲说,马铃薯适宜旱地种植,曾是西吉人民救命的“土疙瘩”,养活这里世世代代的贫苦人,老乡们对马铃薯这种传统产业感情很深。

近年来除了马铃薯产业,西吉县积极探索并发展草畜产业及冷凉蔬菜、小秋杂粮等特色产业,均产生良好效益,但提起艾草这种特色作物,老乡们还是有疑惑:“我们种这个,不能吃不能用,万一没有人收怎么办?”

“老乡们最实在,我们就要给他们解决最实在的问题。”经过长时间钻研艾草产业,张哲成了一名“艾草专家”:与马铃薯、小秋杂粮等一种一收农作物不同,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极易繁衍生长,大概两年左右就能达到预期生长密度,保证产量,并能继续分耕扩展种植面积,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他为老百姓算笔账:“经过我们认真核算,刨掉人工、种子、化肥等成本,每亩马铃薯预期收益大约元,小秋杂粮至元,青贮玉米至元,而艾草达到预期的每亩地株标准,老百姓能获得约元纯收入。”

这极大鼓舞了村民积极性。张哲在西坪村、火家沟村推广艾草种植和育苗基地余亩,并在荒山上开垦荒地鼓励村民播种艾草以定点扶贫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共同注入合作社方式作为项目启动资金,村民以土地资源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益后合作社与农户按比例分成,达到村集体经济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双增收目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弥补原材料短板基础上,逐步构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艾草全产业链体系。

随着各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中国商飞公司采购一批农机设备,建成将台堡镇农机服务站。

“我们将大飞机示范村农机设备以固定资产入股,委托专业化合作社运营,降低农机设备维护和运营成本,提升农机设备使用效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盈利按照设备入股比例分红,实现民营、民管、民受益。”张哲说。

中国商飞公司还在将台堡镇甘岔村投资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有效运行期为25年,测算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9万元以上,并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和临时困难救助等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降低返贫风险,夯实脱贫攻坚成果。

“孩子们眼睛里有光了”

年初,固原六盘山机场,三十几名参加西吉优秀青少年冬令营的贫困中小学生,在团长张哲带领下,要赴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参观学习。

路线是张哲专门设计,“我们先从固原去天津,让孩子们感受一下飞上天空的高度,再从天津坐高铁到北京,让他们切身感受中国高铁速度”。

西吉优秀青少年夏(冬)令营作为中国商飞公司教育扶贫品牌项目,已经连续举办7年,资助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走进上海和北京,走近大飞机文化,为孩子们科学梦想插上双翼。

那次行程中,有一个场景深深触动张哲内心。高铁到达北京南站,孩子们排成一队从站口出来,都没有到过大城市,眼神中有些好奇,更有些紧张不安。当时正值寒假,也有别的孩子来北京参加冬令营活动,有一辆大巴车下来很多城市孩子,统一服装光鲜亮丽,每人拉一个28寸行李箱,嬉嬉闹闹。“而我们的孩子,穿着旧衣服,背着旧书包,里面放一点干粮,显得有点不知所措,特别守规矩地往前走”。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张哲看到这一幕很心疼,更感受到教育扶贫的意义。“孩子们没办法选择出生地,他们就生长在相对贫困地方,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努力让他们见识到更广阔世界,让他们心中拥有梦想”。

到北研中心之后,孩子们洗去风尘,换上中心为他们准备的崭新冲锋衣,背上新书包去参观航空科技馆,体验模拟飞行,了解大飞机构造,还去天安门、故宫等地……冬令营结束回程时,张哲惊喜地感到“孩子们眼睛里有光了”。

“我们希望通过西吉优秀青少年夏(冬)令营平台,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本领、树立信心,进而阻隔贫困代际传递,达到志智双扶效果。”张哲说。

两年来,中国商飞公司组建“大飞机支教团”,累计招募派遣35名支教队员,先后奔赴西吉县5所中学支教。为提升乡村英语教学水平,中国商飞公司连续三年举办英语教师特训营,邀请上海知名院校英语教学专家授课,累计培训余名英语教师。在将台堡镇设立大飞机助学金,为家庭困难、品学兼优本科生提供资助。

在张哲看来,志智双扶除了依托教育手段,还要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的作用。“精准扶贫,需要教育和文化相结合,切实提高贫困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帮助他们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商飞公司基于航空产业背景优势,融文化、教育、科普为一体,完成“大飞机航空博物馆”布展,搭建了解国产民机历史和学习航空知识平台,积极打造西吉县航空科普教育基地。结合县域传统工艺项目和公司工业旅游产品需求,立足西吉县文创产业园,将航空元素融入本地手工艺品,开发大飞机文创产品,拓展西吉县轻工业和工艺制品种类及销售渠道。

“我们还在美丽乡村龙王坝挂牌建立员工疗休养基地,年组织8批次团队赴龙王坝疗休养。通过助力发展红色旅游,龙王坝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张哲说。

张哲(中)在乡亲家中走访

“生命共同体”

中国商飞公司动员干部职工、产业链合作伙伴等社会力量,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共建大飞机“生命共同体”,投入到西吉县脱贫攻坚。受疫情影响,今年西吉县工业园区多家服装企业海外订单大幅缩减。为稳定贫困户就业,公司所属各单位全部将员工工装向园区服装企业定向采购,确认订单数突破一万件,有效帮助企业缓解订单空缺困难。

中国商飞公司工会联合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搭建消费扶贫电商平台,融合公益理念、市场力量、商业模式、互联网技术,打通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外销通道,整合企业员工和产业链供应商购买力,有效解决当地部分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在加大公司集中采购力度基础上,我们打造将台堡镇电商平台,探索‘电商平台+农产品直销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模式,减少销售等流通环节,提高农村合作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占比,通过培育本土电商人才,提升减贫带贫效益,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张哲说。

针对基层医疗资源短板和群众健康观念薄弱问题,张哲牵头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援助项目,利用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建立沟通交流平台,通过集中培训和远程诊疗等模式,实现防治结合、关口前移,不断提高西吉县医疗卫生水平,降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风险。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商飞公司党群工作部精选设计研发中心、总装制造中心和北研中心三个“灯塔党支部”与西吉县贫困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活动期间,张哲联系对接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村级联盟”发展模式、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方面,引进专项帮扶资金万元,并安排部分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赴江浙沪开展脱贫攻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理论和实践培训。

张哲来到西吉已两年,他说自己很荣幸能够通过定点帮扶平台来到地方挂职锻炼,融入脱贫攻坚历史大潮,从一个大飞机事业奋斗者转变为参与地方治理的人民公仆,“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要为定点帮扶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西吉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年第18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15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