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0.33亩土地的承包权,亲兄弟阋于墙。日前,这起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派出所民警以及法官、检察官、司法所调解员和村居法律顾问的共同努力下,兄弟二人签订了调解协议,重归于好。 这是利通区全面推广“三官一顾问+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一个缩影。利通区委政法委统筹政法各单位力量,为辖区12个乡镇选优配强36名法官、24名检察官、12名公安民警、12名法律顾问,开设“专家问诊室”,每月10日进村入社区开展“问诊”活动,对各村、社区排查出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集中化解,及时解答群众的法律疑问,实现了老百姓“矛盾心结不过夜、纠纷化解不出村”的目标。 在“三官一顾问”为主导力量的基础上,利通区积极吸纳有专业知识、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仲裁员、公证员、有威望的村干部、老党员和乡贤等,不断壮大调解主体“N”力量,丰富服务项目“N”内容。目前,共有名人民调解员、名村干部、95名乡贤进入“三官一顾问”工作团队,紧盯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和社会治安问题短板,及时调整和延伸服务内容,使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是社会治理的一把‘金钥匙’,更是系统、高效、多维的有效社会治理模式。我们把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走出了一条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近日,吴忠市委政法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吴忠市积极探索“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从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单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系统治理转变,通过把基层治理抓得实之又实、细之又细,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议事协商自治管理 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各村移民身份复杂,地域观念较强、风俗习惯不同的群众容易产生误解和纠纷。 “以前村里有个大事,总觉得干部骗我们。现在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对村干部自然就信任了。”红寺堡区玉池村村民安生亮告诉记者,村里按照村民居住区域划定范围,每15户推选出1名村民代表参与议事,“”模式解决了不少涉及村民自身利益的问题。 “”村级治理模式,即以投票方式选举出村民代表参与村务研讨,由“提出议案、民主议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5步工作法组成,每步工作都要建立台账,即“五联记录本”;由上级管理部门统一提供“1”张“20+X”议事清单,为村级民主议事划定范围;“2”是“乡村二级监督”;“4”是乡镇、县区、地市、自治区四级联动督查。 “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上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让乡亲们心里有本账,也能让事情办得更公道。”红寺堡区大河村党支部书记伏聚鹏感叹,“”村级治理模式把乡亲们拧成了一股绳。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吴忠市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务公开目录等“微政策”,全力推行村民代表大会“”治理模式,规范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48项便民事项在村级实现全科办理,多个事项可以通过“掌上查”,个便民事项实现“指尖办”。 兰花芬芳德香满城 吴忠市有“志愿之城”的美誉,而这座城的名片就是获得“七一勋章”的王兰花。今年72岁的王兰花,年从利通区裕西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后,曾当过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的王兰花坚持继续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邻里之间发生矛盾、夫妻之间感情不和等,王兰花都热心去调解。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退休第二年,闲不住的王兰花联系6名离退休党员干部和爱心人士,成立了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每天活跃在大街小巷,走街串户为群众解决大事小情,发放党员便民联系卡近4万张。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内管柴米油盐,外管斗殴扯皮”。十几年来,王兰花带领她的热心小组,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0多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多起,开展公益活动0多场次。 王兰花热心小组还成功引进7家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组建了矛盾纠纷调解等10支志愿服务队。现在,利通区每个社区都设有兰花志愿者服务队站点,注册登记志愿者超过6.5万人。 一支兰香,满城芬芳。截至今年6月,吴忠市登记注册志愿者30.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3%,注册志愿服务组织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个。累计服务时长万小时。“志愿之城”,名副其实。 法治护航文明乡镇 秋日的阳光洒满了乡间小路,每天早上7点,利通区马莲渠乡义警队员郑燕都会准时骑着电动车穿梭在马莲渠乡柴桥村的各生产队。车把上挎着的小喇叭反复播放着“谨防电信诈骗,不贪图小便宜……”时间长了,连村口的小孩子都能跟着顺口背出几句。郑燕的背后,是一支由利通区公安分局金积派出所组建的强大义警巡防队伍,民警亲切称他们为“平安瞭望员”。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家宁义巡’和‘马莲渠义警’是我们的平安瞭望员,更是我们公安工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定要在完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在常态化坚持上见成效。”金积派出所教导员杨伟告诉记者。 近年来,金积派出所打造“专巡+义巡”的巡防模式,让义巡队伍成为派出所专业巡防的有力补充,真正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共建共治的社会治安治理局面。目前已组建了由名村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家宁义巡”和“马莲渠义警”两支义警队伍。 同心县曾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万人律师拥有量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从县城到东部的韦州等乡镇要走80多公里山路,律师开展法律服务非常困难。为使刚刚脱贫的村民也能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年4月,同心县司法局在王团镇、下马关镇、韦州镇3个人口大镇的52个行政村试点开展“司法所+法律顾问+法律服务队员”工作模式,以此带动全县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档升级。 几年来,同心县实现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村(社区)法律服务队员全覆盖,累计选聘法律顾问18名、法律服务队员名。在县城,同心县司法局打造了一支10人组成的“同心义警”,他们身穿志愿服务马甲、胸挂志愿服务工作牌,哪里有矛盾纠纷,他们就第一时间赶到,进行化解、调处,显得机动而灵活。 同时,吴忠市于年率先在全区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面铺开县乡村三级“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目前,吴忠市基本实现了各行政村至少培养两名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20%以上农户家庭有“法律明白人”目标。“法律明白人”生活在农村,与村民朝夕相处,识民情、懂民意,可随时开展普法宣传,打造全市农村法律“一小时服务圈”。 几年来,吴忠市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7万人、骨干名。青铜峡市峡口镇谭桥村、大坝镇韦桥村,盐池县花马池镇四墩子村、大水坑镇新泉井村4个村被命名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乡村地网”智享平安 盐池县花马池镇裕兴村处于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较多。裕兴村通过“数字裕兴村综合治理平台”实现了“互联网+社会治理”功能。“村民在手机上安装‘小翼管家’客户端后,有什么问题,通过手机就可反映。我们的网格员在大屏幕上就能看到诉求。”裕兴村党支部书记季建军指着设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大屏幕告诉记者。 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在“事件上报”一栏中,村民们询问有关新冠疫苗接种、外省返乡政策、种植补贴政策等,点击其中一条,可以看到详细内容及处理进度。“村民的诉求通过平台分配到包户网格员那里,由网格员负责解答解决。”季建军说。 而在红寺堡区,易地搬迁的村民也享受到了“乡村地网工程”带来的便利和安全感。“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掌握村内的交通、卫生、治安情况,为村民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党支部书记张千劳告诉记者。 目前,柳泉乡“乡村地网”工程覆盖率达%。社区民警利用“乡村地网”语音对讲功能,成功指导52名群众防范电信诈骗风险,挽回经济损失67.9万元。 “通过推行‘乡村地网’,让群众得到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红寺堡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乡村地网”提升了红寺堡区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让乡村治理的“眼睛”“耳朵”“嘴巴”延伸到每个村组,农村地区盗窃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7%,21个行政村全年实现盗窃案件“零发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54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