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王建宏张文攀 在宁夏,劳务输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年,宁夏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79万余人,占全区常住总人口的11%。截至3月6日,受疫情影响,当前转移就业人数同比下降56%。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铁杆庄稼”能否顺利“播种”,将影响全年的收成。开春以来,宁夏尤其是南部贫困县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在保障宁夏区域内企业和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充分吸收本地劳动力的同时,加强区外劳务协作对接、拓宽就业渠道,确保“铁杆庄稼”“种”得下去,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农户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新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蔬菜育苗大棚为黄瓜幼苗喷水。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深耕细作“自留田” 缝纫机、刺绣机、绕线机开动的声音此起彼伏,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娴熟地操作着机械……近日,宁夏中卫市海原县闽宁科技园内,车间里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我们科技园4家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周边员工已经优先分批有序返岗复产,促进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闽宁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人事部负责人马学梅说。 扶贫车间是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区家扶贫车间,逾三成已复工复产,就近吸纳劳动力多人,一半为贫困户;全区个扶贫龙头企业,已复工多个,就业务工00多人。 数据显示,年宁夏农村劳动力区内转移就业约61万人,占比达77%,本地企业、重大项目、扶贫产业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去向。 宁夏下好稳定就业“先手棋”,大力挖掘区内重点工程、业绩向好企业、扶贫车间、季节性农产品加工厂等就业岗位,全面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交通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农民工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2月23日,宁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4辆大巴车从中卫市接回75名返岗职工及家属。“在家待了一个月,心里很着急,总算能回来上班了。”在宁夏力成电气集团上班的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马滩村小伙常学阳说。 3月11日,在宁夏银川市经济开发区内,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员工在汽车轴承车间忙碌。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对外拓荒“辟新田” 2月27日,宁夏六盘山区雪花飞舞。下午4时许,来自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的名务工人员从固原六盘山机场乘包机飞往福建。 “往年都是自己找工作,路途花销自掏腰包。今年政府为了保证大家安全就业,为我们提供路费、就业一条龙服务,高兴得很。”在机场,正在候机的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三营村村民马国玲说。 西海固地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全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地。每年,固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万人以上,连续三年劳务工资性收入超过65亿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疫情期间,固原市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特别是闽宁劳务协作机遇,加大“点对点”向福建企业劳务输出,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 泾源县依托闽宁协作平台,主动与福建省用工企业对接,不仅“点对点、一站式”向厦门等地劳务输出,还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补贴力度,凡在福建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一次性发放跨省就业奖补。 返乡复耕“撂荒田” 3月12日一早,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大水坑镇二道沟村,村民贾文全开始给多只羊、多头猪喂食。 今年开春,贾文全和另外12位本村村民都不用再长途跋涉外出打工了。自从在河南南阳开过健身房的本村小伙杨彦昭回乡创业后,他们就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在家门口拿到了每月0元左右的工资。 “我们村多个劳动力,有多人在外打工,村子大片土地撂荒。”杨彦昭告诉记者,从小在村里长大,看到这么多土地撂荒很可惜。于是,他毅然转让了健身房,回来成立合作社,种地养羊。去年,养殖效益好,利润达到90万元。用工高峰期,可吸纳50个劳动力季节性就业。 3月11日,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加工手工皮具产品。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近年来,宁夏越来越多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不仅赚了票子、盖了房子,还换了脑子、蹚出了路子。返乡后,他们把学到的技术、掌握的市场信息和当地农村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带领乡亲们创业,开发出新的就业岗位,从“撂荒田”中种出“铁杆庄稼”。 “我们还出台了具体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宁夏人社厅副厅长孙晓军说,对因疫情防控在家滞留的农民工,首次创办小微企业带动就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带动就业的,在创业初始阶段登记注册并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半年内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元,对在原9个贫困县(区)创业的,补助上浮30%;自工商注册之日起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可一次性给予1万元创业补助。 据悉,通过继续完善支持创业就业政策,宁夏今年将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夯实可持续脱贫的基础,并为乡村振兴储备产业技能人才。 (来源:光明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1387.html |